吴昌硕是中国著名画家吗?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苍石、昌石,初字伯清、别号苦铁、空湖等,浙江安吉人。近现代书画大家、著名诗人、书法家。与齐白石并称“南齐北吴”。 其书法初学颜柳,后取法魏碑;绘画早年学“四王”,中年博采众长,晚年独具风格。
他既承袭了明代文人画的传统,又受近代海派之风影响,是融文人画和院体画为一体,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当代杰出画家。他在诗、书、画、印等各方面都卓有成就。 他的篆刻先学浙派,后取法秦汉印谱,博采广收,自成一家,与赵之谦、黄士陵、齐白石并称近代四大印人。 他的花鸟学恽寿平没骨画法,并融入写意技法,形成鲜艳明快、清新雅逸的个人风格。
他的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神态刻画细致入微,笔法谨严细密中寓随意,开当代人物画新风。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先后在北京、广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深受业界赞誉及收藏者青睐,作品价格不菲。
本人喜欢其作品多年,有幸得以结交,深感幸甚至哉! 附图欣赏: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吴昌硕是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度中关键性人物,“海上画派”的旗帜人物,他以石鼓文入画,线条圆润、凝重、古拙,构图大气磅礴,色彩浓郁热烈,造型繁复拙趣,开红花绿叶的大写意一派,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极大。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幼年随父读书,后就学于距家不远的横河倪氏支派家设帐教读。清光绪六年(1880年)任安徽歙县县丞。光绪八年因母亲年迈,不乐于做官,辞官归隐,先后定居苏州、上海、嘉兴等地,以卖文墨为生。期间,结识任伯年、胡公寿、虚谷、杨见山、潘瘦羊、高邕之、黄士陵、杨士猷等,诗文交往,切磋书画,名声大振。晚年主讲浙江美术学校,艺术炉火纯青。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与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等人正式创建西泠印社。宣统二年(1910年)受上海南汇人刘品珊之邀,在南汇城内道台衙门(旧南汇县城唯一建有照壁、马头墙的院落,后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设帐育才,传授诗书画印达6年。其生前曾住处有多处:嘉兴杨柳湾、上海闸北吴昌里、苏州报国寺。卒于吴昌里,墓筑于杭州西泠印社后面山上。吴昌硕擅画花卉,作品有宏大气度,把中国大写意画推上了新的高峰。喜以篆隶入画,笔力凝重,古拙老辣,设色讲究,艳而不俗。传世作品甚多,浙江嘉兴博物馆收藏有300多幅。著有《吴昌硕画集》、《缶庐集》。传人有长子吴涵、次子吴东迈、三子吴朴、长孙吴长邺,合称“吴氏四杰”,其中擅长篆刻的吴东迈(别署石巢),篆刻初从秦汉古印入,后从封泥、金石文字中得之,刀法猛利,纵横排奡。书画作品有《大利图轴》、《红梅图轴》、《白菜图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