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通宝为什么在中国?

岑嘉彤岑嘉彤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天保”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公元942-946年在位。当时契丹国(辽)攻陷了后唐都城建州(今福州),后唐太子李继岌奔命至河南,途中得知父亲李嗣源已死的消息,遂即位为帝,改元,就是这个"天保”。 辽太宗耶律德光闻讯后很不高兴,派南院大王耶律突欲率军往攻,结果在漳水(今河北省南端赵王河)被后晋将领杜威所败,至此中原一带方有短暂的平静。

后来北汉皇帝刘崇准备攻打后晋,先派使者到契丹请兵。契丹王耶律阮以狼牙槊赐给刘崇,并许诺亲自率领精兵五万,与刘崇会师,共伐后晋。 刘崇得槊后,大喜过望,立即命其子刘承钧率领三千铁骑先行,自己随即驾临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岂料刚到范阳不久,就传来后晋大臣苏逢吉等结盟起兵,杀掉枢密使王峻等三人的消息。刘崇惊骇不已,立即率军返回,并急诏尚在途中的契丹王援兵。不想这通紧急诏书竟落入后晋大将杨光远之手。 杨光远本为后唐庄宗李嗣源部将,后唐灭梁时,他因功受封潞州(今山西长治县西南)节度使。后唐末年,藩镇跋扈,他与石敬瑭合谋,诱杀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子、秦王李从荣,从而得到石敬瑭的宠信,被封为定国公,任北京留守兼都指挥使。 天福元年(936 年),石敬瑭称帝时,又升他为北平王。此次刘崇兴师问罪,他便奉命出征,并在黎沟桥(今河北宁晋县东南)大败刘崇的兵马。

战后,杨光远因功加封为太尉、西京留守。然而,这位屡立战功的大臣日后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原来,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嫌杨光远的功劳太大,心里很不舒服。于是,他暗中命人搜罗杨光远的罪证,准备一举将其拿下。不料这个秘密被杨光远的亲信探知,赶紧飞报军中。杨光远得知消息,顿时吓得魂不附体,连忙带着一家老小逃入汴京(今开封),向出帝哀求饶恕。无奈出帝早已决定要除掉他,杨光远只得收拾残部,狼狈地逃回京师。

不久,有人向出帝密告杨光远与其子杨延昭与契丹暗通款曲、图谋反叛。出帝大怒,下令将杨光远父子囚禁起来,随后罗织罪名,将他们全家流放到琼州(治所在今海南海口市东北)。 就这样,一代枭雄杨光远不仅壮志未酬,还落了个客死他乡的结局。

弓远戬弓远戬优质答主

天保通宝是当时朝廷为了解决铸钱成本大于钱面值的亏损现象而铸的一种钱,天保通宝铸于东魏孝静帝元善(魏收)天保年间(550-559)。东魏孝静帝元善,是南北朝时期北朝东魏第三任皇帝,魏献文帝孙,汝南文王元悦第二子,母亲是韩国夫人,魏迁都洛阳后随其父母定居在河南新郑。天保通宝钱文为孝静帝御笔所书。在民间有天保通宝三年铸和九年铸两种说法。3年铸者为天保通宝中珍品,与太和五铢齐名。铸有光背和月纹者两种,光背者多,月纹者少,故珍贵。天保通宝钱径一般在26mm左右,钱厚1.5-2mm,个别厚达2.8mm,重5-8克。

据钱币专家考证,天保通宝在我国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许多地区都有出土。天保年间,高澄(高欢第五子)辅政,后高欢病死后继续执政,势力迅速膨胀。北齐(550年—577年),高欢之子高洋废掉东魏孝静帝,建立北齐,仍沿用“天保”年号。随着北齐的不断攻伐兼并,占领了东魏的全部故土和部分西魏疆域,因而导致了天保通宝的流行区域在北齐(今辽宁省西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天保通宝流入日本,可能有三种途径:一是北齐直接输入;二是经由中国百济王国转输;三是来自新罗。百济王国、新罗及日本,处于朝鲜半岛上。百济王国和新罗,都是由高句丽分裂出的小国。

百济王国和日本保持着特殊的宗藩关系,日本派遣留学生、学问僧,到百济留学,同时,百济的留学生、学问僧也到日本进行文化教育和传播佛教。中日之间的贸易,在5世纪以前以大陆南方的吴国、五洲及林邑国为中介,所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布匹、镜子等。5世纪中叶,日本的邪马台国开始派遣使团到中国访问,直接从事贸易。5世纪末6世纪初,日本与朝鲜百济王国联合,对抗高句丽。隋唐之际,百济与日本联系进一步密切,两国间的往来十分繁多,在遣唐使和学问僧、留学生中,都不少百济人。中日两国的直接交流和通商繁盛起来了,双方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布匹、钱币(有五铢、开元以及天保通宝等)、铜铁及刀矛。日本和中国新罗,也有密切的关系。新罗和日本同在海上,而且新罗与日本一样,同是高句丽的劲敌。新罗在600年灭掉了伽耶国,在655年又占领了百济全境,后来和日本交战,成为胜利者,新罗始终是中国隋唐王朝的同盟国。这些情况,都为我们说明,日本出土的古钱币主要来自新罗和百济,是合情合理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