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算盛世吗?
从公元1840年到公元1976年,清政府与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先后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割让了香港、澳门等地,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1865年以后,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军队被打得丢盔卸甲,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此后,清朝的外债高达两亿五千万两白银,几乎相当于清政府全部财政收入的12倍!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掠夺了大量珍宝,使中国损失了将近10亿的白银。
1931年至1934年间,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了对共产党的“剿灭”行动,大规模战乱迫使数千万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从1937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痛苦,数百万军民惨死在日军的炮火之下,无数的财物被日军掠走。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极其艰苦的岁月里,苏联给予了重要的物资支持;美国则向中华民国提供武器和其他援助物资,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一穷二白,但是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拥有了原子弹等重量级核武,航天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当时任何国家都没法轻视的资本。 新中国成立初期,每年进口钢铁约为7万多吨,到1956年,已增长至67万吨。同时,我们还建起了自己的重工业基地。
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22.7%。在工业方面,我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的腾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农业发展上,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浪费任何时间。1950年至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分别达到19532万吨、19802万吨和20040万吨,三年增产近8000万吨,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首先应该明确,“盛世”的界定标准,应该以生产力发展程度为最重要的指标,而不是以单纯的疆域面积大小为标准。因为疆域的大小是极其容易变动的,例如中国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近300年时间里,疆域都是很辽阔的,即便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和两次鸦片战争遭受重创期间疆域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动。但谁也不能否认,此时的中国早已不再是“盛世”了。
如果以综合国力的大小为标准的话,那么晚清也可以纳入盛世的范畴。因为到了晚清同治朝末期时,大清国的综合国力比康熙朝初年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同样的道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国防实力,比1900年的时候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所以判定盛世与否的根本标准还是要看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此来比较的话,盛世应该出现在汉唐宋明清前中期。从嘉庆朝开始以后,中国就是从盛转衰了。
具体解释如下:
秦汉之际(约前220——20年后180年前后 )。秦朝30多年,属于起步期,不算盛世。从刘邦时期起,逐步进入盛世。西汉一代,从文景之治到征伐匈奴的刘彻时期,国力强盛,国家治理模式上也经过了“文景之治”的摸索,臻于完善,可称为盛世。到了王莽篡政时代,又进入一个新旧变革期,不算盛世。王莽倒台后的更始帝、玄汉帝时代,亦不在盛世之列。刘秀建立的东汉,在光武中兴之后,进入又一个盛世时期。一直到东汉中期,汉章帝执政之后(永和之后),又进入一个新、旧变革期。到汉和帝时,实际已入衰败期。
两晋南北朝(220——589)。这个时期,无论西晋还是东晋和南朝,乃至五胡16国和北朝,都属于分裂动荡时期,不在盛世之列。
隋唐两朝(589——907)。隋文帝时期,国泰民安,疆域初定,进入盛世。隋炀帝时期,属于盛世鼎盛期。但隋炀帝后期南征北战,又开始新的变革。隋朝90年代末至唐高祖时期,属于新旧交接时期。唐高宗之后,开始一个短暂的衰败期,武则天执政初期(690年前)属于盛世。武周到唐中叶,处于新老交替时期,830年到907年,实际已进入衰败期。
宋辽夏金时期(960——1234)。两宋之交,金灭北宋前后,兵连祸结。属于“变革期”。北宋中期,北宋中后期至中兴前期,都是盛世期。金灭北宋之后至金末,属于“变革期”。西夏和辽国,从立国至灭国,都是盛世。因为这两个国家存世时间很短,国力不强,未经过充分发展,所以不属于大王朝盛世。
元明清三代(1206——1912)。忽必烈灭宋建国,实际是从“变革期”进入“衰败期”。忽必烈晚年和成宗(大德年间),实际已开始衰败。元朝从14世纪3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是“变革期”。这一时期元朝开始北迁,进入南北对峙状态(南元北元)。朱元璋建立明朝,从洪武末,经整个建文帝时期,到永乐年间(永乐前期),都属于“盛世”。从永乐末,到弘治末年(1505),明朝处于“变革期”。自正德和嘉靖开始(嘉靖前期),到崇祯末明朝灭亡,又进入一个“衰败期”。清朝取代后金时,属于“变革期”。到清太宗执政晚期,才开始步入盛世。顺治末期至康熙末年(尤其是康熙中期以前),是大清盛世最鼎盛时期。雍正到嘉庆前期,开始改革旧制,进入变革期。嘉庆十七年(1812),到同治十年(1871),基本属于“变革期”。同治末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又进入“衰败期”。光绪末期到宣统三年(1911),属于“变革期和衰败期交织”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