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铜镜什么样的?
清代是中国铜镜漫长的铸造和使用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阶段,虽然从总体上讲,此时镜子已开始被玻璃镜取代,制作工艺也走向了式微,但清镜仍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清镜的铸造工艺在明镜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浇铸法铸造的镜子表面光滑,镜背花纹清晰,地张非常平整;翻砂法铸造的镜子,镜身较厚,镜背花纹粗犷、豪放。
清初制作的铜镜,在式样和装饰风格上,还保留着明代的遗风,古朴、淡雅,多为素面或是素面施以简单的装饰图案。清中后期制造的铜镜,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与明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从造型上看,铜镜的式样从传统的圆形等式样迅速扩大到腰圆、葵花、梅花、方胜、桃形、瓶形等等,形态万千、式样繁多。
从装饰风格和制作工艺上看,清镜也呈现出与前代完全不同的风貌。传统装饰题材中的龙、凤、八仙、八宝、灵芝、缠枝莲、吉祥文字等,还被沿用。此外,还出现了人物故事、戏曲文本、山水楼台等装饰新题材。装饰技法也由简单的素镜、平雕发展到浮雕、镂空、鎏金、螺钿、点蓝、嵌画珐琅、百宝等等。
清代后期铸造的铜镜,不仅在造型和装饰风格上和中早期有很大不同,在镜背的装饰内容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铜镜在继承传统艺术风格和装饰题材的基础上,出现了以戏曲人物故事为主题的装饰内容,不仅有“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等中国故事,甚至还有西洋人物故事。同时,在装饰内容上也出现了满族人狩猎之类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