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古代艺术品?
古代艺术品是历史的产物,时间跨度从石器时代一直到近代,分布于人类学的各个学科之中,其中尤以考古学所见的实物资料最为丰富。但由于各朝代的经济、政治制度不同,货币形式也有变化,加上战乱等原因,传世品和出土器物均有不足之处,给价值评估带来一定难度。 由于古代艺术品大多具有文物或史料价值,因此拍卖行在拍卖前会对拍品进行一定程度的估价,这一价格仅供竞买参考,非最终成交价格。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品交易,主要集中于书画艺术领域,如历史上著名的“宋徽宗与赵佶”、“文徵明家人”及“乾隆皇帝与画师”的故事多反映于此。至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西学的涌入,艺术市场的面貌逐渐被西方影响,出现了一大批近代艺术家及近现代书画的拍卖专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也逐渐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之一。如今,中国人不仅自己购买艺术品,还出现了跨境购买的现象。 除了传统的线下购买方式外,近年来电商发展迅猛,不少网站都有提供线上购买艺术服务。但是,线上购买的商品质量难以控制。所以,消费者在选择时还是要注意甄别。
中国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代的艺术品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在石器,陶器的制作上就显示了高度的艺术才能。商周的青铜器、丝织品以及后来的,瓷器,书画等等都有极高的造诣。这些古代艺术品,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和中国人民的高超技巧。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瓷器,随着中国海上运输的扩张和陆上丝绸之路商队的西行,在唐、宋、元、明四个朝代中被大量地销往国外,成为当时世界上极为抢手的高级商品,在世界各地享有极高的声誉。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古代艺术品作为商品的情况颇为特殊。一方面,其价格的高低往往受市场行情的影响,具有商品价格的属性;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艺术品又具有文物的属性,文物是不可以作为商品买卖的。因此,中国政府在1950年就宣布收回对中国文物的管理权,并相继在1961年和1982年两次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根据文物保护法,地下出土文物一律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经营文物。私人传世文物可以卖给国家文物部门,不准私自卖给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