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代有没有铜钱?

龚连龚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当然有,但是不是主要的货币形态。汉代主要流通的是布币和半两钱。 汉初实行的是郡国制,所谓“天子之币”,也就是中央造的铜钱,在诸侯国里没有信用,需要的时候,必须向中央府库缴纳贡金(主要是铜),由中央铸造成方孔圆形铜钱以供流通使用。

从汉文帝开始,因为当时社会普遍贫困,铸币原料比较紧缺,于是改变了过去“重铸”的方式,改为“废铸”,将原有的铜币全部收回,集中销毁,不再发行,而改由政府统一控制铸币权,民间不允许私自铸造,这可以说是纸币“交子”诞生的前奏。

从汉武帝开始,由于边患不断,朝廷入不敷出,就不断增发货币,以铜币为主,外加一些黄金、银等作辅助,同时期还尝试过发行贷币,但效果都不理想。

汉朝的铜币,形制是方孔圆形,材质是青铜,因为年代久远生锈严重,又因质地较软不易保存,流传至今的极少。

戴煜成戴煜成优质答主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由国家统一铸钱,钱为圆形方孔,上有秦代小篆文字,文曰“半两”,价值5铢,重以半两(相当于八克)。秦钱的发行,在币制统一上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秦钱的发行,为后世所沿用,到了汉代也沿用了秦钱的形状。但是,也有差别,汉代五铢钱比秦代半两钱,在重量与文字上都有所更改。五铢钱与秦钱不同的是它以大小五铢文区别轻重大小,并且五铢钱在书法上比秦钱精美。

秦钱发行30多年便停止使用,主要是因秦朝横征暴敛,激起了农民起义,秦朝灭亡后便停止了。汉代建立后,汉高祖于公元前201年至公元前200年先后铸造了大型半两钱和榆荚半两钱(两者形同秦钱但小而轻簿),作为政权初立时的过渡性货币,随后于公元前191年便开始逐步禁止半两钱的流通。

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七月开始铸行五銭,此时由郡国铸行,质量较差。汉武帝时,在推行币制改革中,五铢钱便成为中央政权规定的统一币制,从公元前113年开始,禁止郡国铸钱。由中央居于钟官(上林三官之一),专铸五铢钱。

五铢钱重如其文,在西汉中后期的120年间,被大量铸造,其工艺精湛,文字俊秀,是五铢钱中的上品(通常称为西汉五铢或重五铢)。王莽篡汉时铸泉货六品中的小泉直一以及六泉(大泉五十、么泉、小泉直一、幼泉、幺泉、幼泉十五、泉货六品)和布、龟、贝等值币,王莽死后,五铢钱又死而复生,从刘玄复铸五铢钱至王莽末(公元25年),全国废除了王莽的钱币,复行五铢钱。

东汉五铢钱与西汉五铢钱差别不大,只是文字较为模糊,且地带有私铸。公元25年至220年东汉光武帝至献帝时期,五铢钱流通正常,但仍有人私铸。东汉中期起,由于社会经济日趋衰退,五铢钱的铸造由多而少。东汉500年间,五铢钱都是主要货币,历经700多年,五铢钱使用时间之长,在中国钱铸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